你是否也羡慕那些在人群中如鱼得水、轻松拓展社交人脉的外向朋友?现实中,外向性格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认可,在工作和生活中似乎也占尽先机。这种现象并非错觉。最近网络上流行的 MBTI性格测试 再次引发热议,不少人调侃自己是外向型(E)还是内向型(I)。结果显示,E型人格们暗自欣喜,I型人格们则多少有点失落,恨不得自己也“外向”一点。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外向性格的好处这么多?外向的人究竟凭什么在社交和职场中更容易脱颖而出?本文将从心理学视角为你揭示外向性格的优势。
内向和外向的区别
要理解外向为何有优势,先得弄清内向和外向的区别。美国心理学家伊莎贝尔·迈尔斯基于荣格理论开发出了 MBTI性格模型,用四个维度来描述人的性格差异。其中第一个维度指的就是获取能量的方式——外向(E型)和内向(I型)。简单来说,MBTI外向型人格从与外界互动中获得能量,独处太久反而无聊乏味;而内向型人格则相反,他们在社交中会消耗大量精力,需要独处来恢复元气。正因如此,在热闹的聚会上,外向的人越聊越精神,交际兴致高涨;而内向的人待久了只觉疲惫,巴不得早点找个安静角落缓一缓。
需要强调的是,性格并非非黑即白的二元划分,大多数人都介于绝对的外向和内向之间。严格来说,内向和外向的区别没有优劣之分——外向者热情开朗,内向者深思内敛,各有优点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往往认为外向的人更活泼受欢迎,内向的人则显得沉默寡言。主流文化似乎更青睐外向型性格,把内向视作不擅社交的小缺陷。不可否认一个常见的现实是:外向的人确实在社交和工作中更吃得开(更受欢迎、机会更多),更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、取得发展优势。那么,问题来了:为何外向者往往能在社会中如鱼得水,“占便宜”似乎更多?
社交网络与外向性格的优势
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需要从人际关系网络的角度来看。你可以把社会想象成一张人际交织的大网,每个人都是网上的一个节点,彼此通过各种关系相连。但这张网并非均匀密织的——有些人际圈子联系紧密,拥有明确的中心人物;而有些圈子之间则隔着空白,缺乏直接的联系。
设想这样一个情景:一场有一百人的大型聚会刚开始时,所有人彼此陌生,散落各处,仿佛随机分布的独立节点。随着时间推移,人们开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,志趣相投者彼此靠拢,逐渐形成一个个小圈子——所谓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外向者的作用开始凸显:他们主动出击,积极寻找话题与不同的人攀谈,甚至热心地把陌生人介绍给彼此。可以说,外向的人往往充当着黏合剂,将现场的人际网络串联起来。许多小圈子的形成都少不了这些活跃的“组织者”,他们热情地划分群体、营造氛围,很自然地成为各自圈子的中心人物。
占据社交圈中心位置的外向者,往往拥有更高的能见度和影响力。他们成为人群中的枢纽人物,消息灵通,掌握着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。这种处于“中心节点”的优势,使得外向者在社交场合中更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,为自己累积了潜在的竞争优势。
不过,外向者的社交优势还不止于此。他们并不会局限于待在原有的小团体里,而是喜欢在人群中四处游走。外向的人善于拓展人脉,在不同圈子之间穿梭,充当沟通的桥梁,连接原本互不相识的群体。通过这种“串门式”的社交,外向者填补了人际网络中原本存在的空白(社会网络理论中称之为“结构性空洞”),将不同圈子连接成更大的网络。当外向者把两拨原本不相干的人连接起来时,他们自己就成为了那个至关重要的中间人。因为连接了更多元的人际网络,外向者看到了更多不同群体的思维方式和信息资源。这些多元化的见闻和消息不断拓宽着他们的视野,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整合手头的信息,为他人创造价值。在职场上,这常常意味着他们更容易获取各种机会,比如朋友推荐的内推职位、新结识的客户资源等。可以说,外向性格的优势在于高效收集和整合信息——这正是社交资源优化配置带来的胜利。
弱关系的价值
外向者之所以具备上述优势,归根结底离不开他们“认识的人多”。广泛的人脉意味着信息来源广、机会更多。这里就要提到社会学家马克·格兰诺维特提出的著名概念:“弱关系的力量”。所谓强关系,指我们与密友、家人之间这种牢固紧密的联系。这类人了解我们、信任我们,能提供情感支持,但由于圈子高度重合,他们所能带来的新信息和新视角相对有限。相比之下,弱关系指的是那些我们认识但不太熟的人,比如点头之交的同事、偶尔聊天的业界前辈、朋友的朋友等等。弱关系往往跨越不同的社交圈层,能让我们接触到平时难以触及的消息、观点乃至机会,其潜在价值远比想象中高。
我们永远无法预知,哪一条弱关系会在关键时刻成为我们迈向成功的契机。也许某次聚会上萍水相逢的一位前辈,会在日后为你提供一份珍贵的工作推荐;也许多年未联系的老同学,会在某天递来一笔意外的生意订单。外向的人因为结识了更多各行各业的朋友,相当于拥有更丰富的“弱关系”资源库。一旦机会出现,他们更可能从这庞大的人脉网络中受益,获得个人发展的一次飞跃。
内向者也有独特优势
当然,强调外向性格的种种好处,并不意味着内向者就注定处于下风。外向的社交优势更多体现在广度上,而内向者的优势则在于深度。安静内敛的他们往往拥有更强的专注力和思考力,善于倾听和独立分析问题。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能够静下心来深度思考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。内向者更倾向于深耕三五知己的关系和自身的专业领域,打造高质量的“强关系”网络。在需要可靠支持或深入合作时,这种深厚的人脉同样价值巨大。
每种性格都有其闪光点。外向的人凭借广泛的弱关系网和高效的信息获取整合能力,在社交场上如鱼得水;而内向的人则以缜密思考和稳健耕耘,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优势领域。无论你是外向还是内向,都不必强求自己去变得违背本性的外向或内向。了解并善用自己的性格优势,同时努力弥补可能的短板,才能在社会这张大网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