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以后,很多人才会意识到:能够考进985高校,其实不只是靠努力。那是一种起点的差距,有时候,这种差距正是来自智商本身。
有北大教授曾公开表示:如果一个孩子的智商没超过110,真的不建议去冲北大清华,因为即便考上了,也很可能撑不住学业压力。虽然“拼搏”是主流叙事,但现实是——顶尖高校里的智力碾压是真实存在的。越是精英化的教育场域,这种差距越明显,有时努力也难以跨越。
📌想知道自己的智商在哪个段位?点此进入国际标准瑞文智商测试页面,快速体验,测一测自己的IQ分值。
从统计数据来看,智商和天赋确实对学习能力存在显著影响。有研究指出,985/211院校的学生整体智商水平高于普通院校,这不仅体现在平均值,也反映在理解力、逻辑结构和问题解决的速度上。
我自己也做过三次智商测试,分数基本稳定在113上下。我是学经济管理的,读的是普通本科,实际情况刚好符合统计趋势。第一次是2021年,测了112分;今年又测了一次,115;然后休息40分钟后重测一次,又是113。测试题目使用的是《最强大脑》里那套经典的瑞文矩阵题。
说真的,这套测试的可信度确实不错,至少我自己测完之后,对结果还蛮认同的。我现在做Web 开发相关的基础工作,平时喜欢看心理学书,也偶尔写点文章,那些题目确实考验人的图形逻辑推理能力。
我对智商测试的理解是:它不是一种“你做对多少题”的考试,而是某种直觉的表达。能解出来的题你一眼就懂,解不出来的可能过几天看还是一样卡住。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测试里的第48题和59题,做了三四遍都觉得困难,说明就是那个地方我“没有天赋”。
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,可以来挑战一下这套测试:点此进入瑞文智商挑战,前面几题都不难,后面渐渐拉开差距。
📊 全球智商是怎么分布的?
根据国际标准智商等级划分:
- 一般人群的智商落在90~110之间;
- 有25%的人低于90;
- 约5%能到125;
- 超过130的只占1%,
- 而160,则是十万人中一个。
更有意思的是,中国人的平均智商是110,属于全球前列。东亚人在图形认知和抽象逻辑方面的优势被广泛认可。但即便如此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学业和职场上“顺风顺水”。
所以,如果你的智商没达到110这个门槛,学习和工作中的很多挑战,可能就会放大难度,需要你付出更多倍努力才能弥补。这种现实是残酷的,但也是值得直视的。
当然,智商不是全部,也有不少人“智商不够”却考上名校,反过来也有高智商的人因为各种原因与高等教育无缘。但了解自己的认知起点,始终是向内探索的第一步。
如果你想知道:
📍自己是否拥有更强的抽象逻辑能力?
📍你和身边朋友的“天赋差”到底在哪?
📍在认知和思维层面,你究竟属于哪一层?
那你一定要来做一次权威的瑞文智商测试。
👉 点击链接立即开始测试,了解你真正的智商水平:进入在线测试页面
其实每次做完瑞文智商测试,内心都会有点复杂。
如果得分不理想,有人会说“哎,果然我没学会高数不是没道理”;
如果得分不错,也许你会像有位网友那样笑着说:“终于找到点自信了,原来我不是蠢,只是不爱读书。”
无论结果如何,这不是为了贴一个“你聪明 or 不聪明”的标签,而是帮你看清一个事实——我们的大脑是怎么处理问题的,我们的思维方式,在哪个阶段更擅长,在哪儿容易卡壳。
所以,别拿智商当“评判自己人生价值”的标准,但也别完全无视它。它不是决定论,但确实是人生的一个起点。
如果你也好奇自己是不是“图形逻辑型天才”、或者只是“耐心做题型选手”,那就点这里,来测一测吧。
测完可以发个朋友圈,配上你自己的感悟,也许就能引发一次有趣的深夜谈话。
或者你也可以默默截图保存,下次跟朋友吵架的时候,拿来当底气 😄
✨ 最后提醒一句:这个测试会让你上头,别怪我没提前说。